印前工艺知识3
印前工艺知识 3
电子分色机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当贴在扫描滚筒上的原稿随扫描滚筒旋转时,由光源发出的光线照射到原稿上,然后进入扫描头的光学系统,经分光处理后,所分成的三束光线经滤色片滤色后,照射到相应的三个光电倍增管上,转变成相应的电子信号,就是黄色、品红色和青色主信号。
光电倍增管是一种光电转换器件,它可以将接收到的很微弱的光信号转换成放大了几百万倍的电信号。由光电倍增管转换得到的三路分色主信号经放大后进入彩色计算机,产生颜色校正信号,并对各路分色主信号进行校色。校色后的主信号经黑版计算机产生黑版信号,并同时对分色主信号进行底色去除与非彩色结构计算,然后进入层次校正电路进行层次校正,再由虚光信号进行细微层次强调。
四个分色版的电信号进入比例计算机,对图像进行放大或缩小,经网点发生器产生的激光光束在感光底片上进行曝光记录,从而完成整个分色和加网的制版工艺过程。二 电分机的工艺流程
电分机的工艺流程如下:
彩色原稿→像素扫描→颜色分解→光电转换→模拟计算机计算(包括颜色校正、层次校正、底色去除、细微层次调整、软片密度定标)→比例计算机计算(放大、缩小)→电光转换(电信号还原成光信号)→记录曝光
电子分色流程主要可分为三大步骤:
图像信号扫描输入 计算机处理 电子加网记录输出。
1、图像信号扫描输入。常用的电分机是采用典型的机械式扫描进行原稿采集输入的,扫描输入系统主要由扫描滚筒、扫描光源、扫描头组成。
在扫描滚筒的高速旋转中,扫描光源逐点照射原稿,由原稿透射或反射的光线被扫描头采集、完成一周扫描后,扫描头在步进电机驱动下横向移动,开始下一周扫描,扫描头采集到的光信息进入扫描头后进行分光、分色、光电转换,得到分色信号。
2、计算机处理。电子分色机的核心是彩色计算机(简称彩机)。它由各种不同的电路组成,可以进行多种运算。通过这些运算电路,对经光-电转换的电信号进行补偿、校正,使其满足制版分色要求。彩机工作的特点是将颜色、层次、清晰度等分开处理,单独调整。这些校正功能,均由操作板上的旋钮和按键控制,只要正确操作过程非常简单易行,并有利于数据化控制。其主要功能如下:
(1)彩色校正。纠正原稿色偏或满足客户的特殊要求;校正由油墨、滤色片等材料及各工序造成的系统色误差。
(2)阶调层次校正。可以改变原稿上密度范围与网点分色片(原版)上网点面积率之间的关系。
(3)清晰度增强。因为原稿复制印刷中,反差被压缩,清晰度会大大降低(印品网线数大多在60-80线/厘米之间),所以原稿中一些细微反差可能丢失。在电分机上,有细微层次强调功能,可使印品清晰度增强。
(4)非彩色结构。与照相制版的蒙版作用相似。但是用计算机来处理信号。
(5)缩放图像。用比例计算机处理输入信号,便可得到符合缩放要求的输出信号,完成缩放任务。3电子加网记录输出。它与照相制版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网点生成方法不同,电子加网是利用一束或多束激光在软片上逐点曝光,得到网点图像。记录头有两种形式:滚筒外曝光式和滚筒内曝光式。(待续)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