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饮品包装企业纷纷选择中国
外资饮品包装企业纷纷选择中国
2002年对于中国包装和食品机械工业来说,是个投资年。这一年,是中国加入WTO后的第一年,各种优惠政策、开放的环境等因素,促使外资企业纷纷在国内建厂。以无菌包装为例,世界上著名的瑞典利乐公司9月斥资5.7亿元人民币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合资企业利乐包装(北京)有限公司,这项投资举措再次体现了利乐看好中国包装市场的发展前景。紧接着,11月,瑞士工业集团康美包公司在苏州工业园区举行了奠基典礼,这次奠基是瑞士工业集团50年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康美包首席执行官RolfDieterRademacher先生表示,我们愿意加入其中,为中国食品、饮料包装提供更方便的服务,成为世界上无菌包装的第二大集团公司。
闪耀的利乐
瑞典利乐公司从1952年开发出第一代三角椎体包装,到现在已研发出无菌砖、利乐威等绚丽多彩的产品。9月,用现代化生产设施武装的合资企业利乐包装(北京)有限公司的签约仪式举行,这家全新的全功能生产厂是利乐在中国的第4家合资企业,占地7万平方米,主要生产广受消费者欢迎和信赖的利乐砖和利乐枕等液体食品包装产品。
该公司亚洲美洲区总裁博伟森在签约仪式上说:“中国市场现正以前所未有的步伐高速发展,当中尤以液体食品为甚,从而大幅带动了高质量包装的需求。”在选址问题上,利乐中国总裁李赫逊先生解释:“北京拥有四通八达的运输体系,并对整个华北市场发挥指导和推动作用,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良好的投资环境、完善的设施和一流的服务则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在此落户的决心。”
兴建中的新厂无论在生产设备或技术上均达到最高水平,计划将于明年初动工,2004年中投产。新工厂将引入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线设备及相关的技术手段,如:多颜色套筒式印刷技术;印刷图像电脑自动监测系统及生产全过程质量自动跟踪、检测系统;换卷静态接纸等。这些国际级先进技术的引进,将带给消费者更多安全、可信赖的产品,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利乐公司在饮料包装行业的领先地位。
闪亮的康美包
利乐公司在中国饮料包装业的老大地位似乎已是好多年了,而且随着他们业务的不断完善,给其他包装企业留下的市场份额已不是很大,那为何瑞士工业集团康美包公司还会在中国的苏州工业园区设厂呢?该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生产的包装与利乐公司不同,我们的设备也不同,同时营销体系、战略都有很大的不同。虽然我们在中国发展的比较晚,但在欧洲,发展还是很快的。
2002年瑞士工业集团康美包公司全球销售收入预计20亿美元,在中国的业务不会超过500万美元,在苏州工业园区投资9000万美元兴建6万平方米的工厂,可见他们对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瑞士工业集团同瑞典利乐公司一样,具有50年的历史了,而下辖的康美包公司创立于1930年,在全球范围内,康美包设有机械及包材生产基地、研发中心、营销联络代表处和售后服务机构。1996年,康美包正式进入中国市场,1997年在上海设立办事处,1999年正式成立SIG康美包包装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同年在北京设立办事处,并建立了专门的客户培训基地,随时为客户提供全面服务。目前,康美包在全球有3400名员工,2001年销售收入达到8.54亿欧元。
康美包作为世界上少数几家能提供成熟的每小时包装万包以上的无菌包装系统供应商已有数年时间,提供的包装解决方案和产品因其天然轻质、容量大、包材少以及一条生产线生产多种规格包装盒而深受客户欢迎。在世界范围内,康美包的客户包括可口可乐、菲仕兰、奥鲜倍等;在亚洲,康美包的地区中心工厂于1998年开始营业,生产包装材料,提供技术和售后服务支持;在中国、泰国、韩国和台湾等亚洲地区,许多客户都选择了康美包系统,目前已经安装了数百条灌装线。投资9000万美元兴建的苏州工厂一期投资3600万美元,建成后将在2004年第一季度正式投产。
外资企业为何选择中国建厂
去年冬天,中国加入WTO,举国上下欢呼雀跃,今年冬天,正是中国加入WTO后的第一年,车的价格降了让老百姓尝到了甜头;行业中也是一样,双赢使外商在中国投资更方便,更快捷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开放的步伐会越迈越快。
中国饮料工业近几年发展突飞猛进,2001年我国饮料总产量为1680万吨,比1991年增长3.2倍;实现销售收入487.7亿元,增长7.4倍;饮料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我国规模最大的企业产量已达250万吨以上,是1992年的11倍,而且饮料品种多元化、质量稳定提高。去年流行茶饮料,今年流行果汁饮料、含乳饮料,饮料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包装、饮料机械的发展。外商看好的就是这一潜力巨大的市场。看好行业,看好中国投资环境,建厂自是扩大业务发展的绝好机会。
饮品包装纸盒的使用是没有国界的,每天来自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饮用成千上百万升纸盒包装的水、乳品、茶和果汁来解渴。这促使瑞士的康美包、瑞典的利乐、美国的国际纸业等公司将触角伸向中国,开始发芽成长、开花、结果,将来还会有更多的外企公司进入中国,不同的发展轨迹,亦会有不同的战略,但相同的是环境要开放,行业要有前景。相信,不久的将来,WTO的耀眼光芒会照亮中国的许多企业,双赢的结果是到国外设厂经营,提供优秀的服务与产品。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